沁水县政协常委徐明亮,县政协常委、县信息中心副主任闫芳芳,县政协委员、县中医院医师杨梅反映:推进“健康中国”建设,短板在农村,村医是关键。村医是县、乡、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“网底”,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“守护人”,在保障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以沁水县为例,全县现有村级卫生院251个,村医245人,6个村卫生室无村医。其中:本科以上学历1人,专科24人,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200人,无学历20人。执业医师11人,执业助理医师7人,护士9人,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197人(其中21名返聘60岁以上老村医未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)。30岁以下22人,30—40岁的76人,40—50岁的74人,50—60岁的52人,60—70岁的20人,70岁以上1人。从数据上看,村医学历不高,呈现年龄老化,青黄不接,后继乏人现状。根据山西省相关文件要求,每个行政村必须要有一所卫生室,服务人口在一千以内的村卫生室要配置一名村医。以目前的村医力量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。年轻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村医工作的主要原因:一是身份尴尬。村医无编制,虽然从事的卫技专业,也受县卫技部门管理,但始终认为自己是非正式工作人员。二是工作在农村,待遇低,缺乏吸引力。今年,沁水县委政府为了加强农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,由县卫计局组织主办,采取县卫生学校和晋中市卫生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,免费订单定向培养村医50名,连续培养三年,共计150名。这是村医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。
为此建议:
一、建立订单式免费定向培养村医的长效机制。政府应制定村医长期培养计划,由卫技、教育部门联合,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出自愿学习中医、护理、全科等专业的学生,签订定向协议,明确服务年限,由政府出资定向到大、中专医学院校学习,毕业后在县、乡医疗单位经实习考核合格后上岗。
二、畅通村医晋升渠道。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,鼓励村医积极参加医师学习培训,取得执业(助理)医师资格。对于愿意扎根农村,已取得执业医师证的村医,可以与乡镇卫生院同等条件的职工同等薪酬。在招聘考试中,优先录用优秀村医。
三、多渠道增加村医收入。除下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村级卫生所外,在工资待遇、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专项补助、山区生活补助、交通补助、村医养老待遇等方面,合理提高补偿标准,逐步增加村医收入。
四、提高村医政治待遇。村医虽在农村,但却是个文化人,思想比较活,群众威望高。在村两委换届时,按照个人自愿与群众认同、岗位需要与业务对接、组织引导与依法进入相结合的原则,通过双向选择、组织考察、村镇票决、选举任命等程序,因人因村设岗,充分发挥村医在村级事务管理、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。